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小編推薦: 五種食物,寶寶多吃更健康 有助于孩子長高的五大食品
誤區4、寶寶沒牙媽媽嚼?
很多老人在寶寶沒牙時期,認為幫寶寶嚼碎食物有利于其消化。其實人的口腔中,正常存在著很多病毒和細菌,大人身體好并不等于口腔中不含有致病菌,只不過有的人抵抗力強,沒有發病而已。這些病菌通過被大人咀嚼過的食物,進入寶寶體內,再加上寶寶免疫功能低下,則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發生,如嘔吐、肝炎和結核病等,給小兒造成嚴重危害。確實需要時可用絞碎機把食物做成糊狀喂給寶寶。
誤區5、母乳多吃一天是一天?
現在提倡母乳喂養,認為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品,能多吃一天就多吃一天。但寶寶過了10個月母乳就不能滿足其所需營養了,而且斷奶太晚,容易使寶寶除了母乳以外,什么東西也不愛吃,長期下去,寶寶的食欲減退,體重減輕,體質下降,還易發生其它疾病。
所以,一定要快刀斬亂麻地讓他斷奶,不然,他就不愛吃飯。8~12個月是最適宜的斷奶時期,如果在增加輔食的條件下仍保留1~2次母乳直到一歲半也是可以的。值得注意的是寶寶生病期間,不要強行斷奶。
誤區6、鮮奶比奶粉好?
很多專家倡導成人多喝鮮牛奶,媽媽們照搬給寶寶套用,奶不夠時不給寶寶泡奶粉,而給寶寶喝鮮牛奶。其實對于嬰兒來說,鮮牛奶中含有太多的蛋白質和磷,而含鐵、葉酸太少,很容易出現胃腸不消化和缺鐵、缺葉酸。而好的嬰幼兒奶粉,從寶寶體質特點出發,更容易被嬰兒消化和吸收。而且據報道對鮮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的寶寶數量差不多達8%。這種過敏反應通常表現為腹瀉、體重增長緩慢,有時還有可能出現腹痛。
誤區7、寶寶多吃雞蛋沒壞處?
雞蛋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對寶寶的生長發育大有益處。不過媽媽們把雞蛋給孩子作為主食,認為吃得越多越好,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過多地吃雞蛋會增加寶寶胃腸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另外,過多的蛋白質可使體內氮增多,加重腎臟負擔。因此,一些營養專家建議 :1歲以內的嬰兒最好只吃蛋黃,而且每天不超過1個。年齡稍大些的寶寶才可以食全蛋,但也不能吃得太多,每天吃1個即可。如果發現小兒糞便中有蛋白狀物,則說明寶寶胃腸吸收不好,要通過藥物或食物給予適當調治。盡量不要給寶寶吃煎蛋或生雞蛋。
誤區8、發燒就吃退燒藥、用冰塊降溫?
發熱是寶寶患病的常見癥狀,是機體固有的一種保護性反射,是人體對入侵致病菌的一種反應。有些媽媽發現寶寶稍有發熱,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濫用退熱藥,以期達到迅速降溫之目的,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在沒有弄清發熱原因之前輕易退熱,常會掩蓋病情,削弱寶寶抗病能力,對診斷和治療都是不利的。還有不少媽媽在寶寶發燒時,不是喜歡給孩子吃退燒藥,就是用冰塊來降溫,其實,這樣是不可取的。長時間的強冷刺激,會讓寶寶感覺極不舒服,一旦體溫在瞬間降至過低還非常危險。要知道,低體溫對孩子的傷害更大,也更危險。因此,在寶寶高燒時,千萬勿用冰敷額頭或睡冰枕,而應采取較溫和的方法來退燒。
(責任編輯: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