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原標題:臍帶血要不要保存?看了你就明白!
我國外朋友孩子出生的過程中,美國的醫生根本沒有推薦過為自己的孩子保存臍帶血。而在國內,生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宣傳。保存臍帶血,真的像臍帶血保存機構宣傳的那樣,“為孩子留下生命保險”嗎?
干細胞移植是現代醫學中一個極其熱門的話題。對于許多血液和遺傳方面的疾病,干細胞移植可能是救命的手段。而本來要丟棄的臍帶血中含有相當多的造血干細胞,又不存在配型的問題,因為被視作嬰兒出生時寶貴的“副產物”。(來自他人的干細胞存在“配型失敗”的風險,一個人與兄弟姐妹配型成功可能性是25%,而與其他的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自己的臍帶血永遠不會配型失敗,保存自己的臍帶血,以備將來的萬一”成了保存臍帶血的“理論基礎”,也成了許多商業性保存機構宣傳的訴求。商業機構“保存臍帶血”的營銷,主要是利用孩子出生時父母脆弱的感情來得到認同,在其中隱瞞了許多事實。
臍帶血的數量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幾十毫升。這幾十毫升臍帶血中,包含的干細胞數目只夠針對兒童的移植。這意味著,這份保險要發揮功用,只能在孩子小的時候,而并不是像商業宣傳中形容得那樣“保險”。雖然將來的醫學發展有可能減少對臍帶血量的需求,但這同樣只是一種還沒有科學進展支撐的“希望”。
最重要的是,目前沒有科學數據支持“使用自己的臍帶血一定是有效的”。商業機構的宣傳,著眼點僅是“自己的臍帶血沒有配型的風險”,卻避開了另一個問題:如果疾病是來自于遺傳因素——這在血液病中很常見(比如白血病)——那么自己的臍帶血干細胞也會攜帶同樣的基因,因此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從邏輯上說,科學家們將來或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我們無法知道將來的醫學會發展到什么程度,無法知道這種可能性能否實現、何時實現。但是,商業機構卻把“可能”渲染成了“現實”。
理論上,有一些疾病可能用自己保存的臍帶血來治療。但是這一可能性有多大,不同機構所做的估計不同,從幾千分之一到二十萬分之一都有。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臍帶血并非唯一有效的文案,甚至不見得是最好的文案。基于生物醫學發展的現狀,世界骨髓捐獻協會、美國兒科協會以及歐盟都不鼓勵普通人保存臍帶血以作“生命保險”。
現在世界上有不少臍帶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成功的報道,但是這些干細胞很少是來自于自己的臍帶血,而是來自于公共的臍帶血庫。公共臍帶血庫的意義在于,讓社會上多數的臍帶血都進入公用的“臍帶血庫”。雖然不相關的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只要可選的樣本量很大,依然有很大的機會配型成功。這是個很簡單的算術題:即使異體配型成功的概率低到萬分之一,但只要有了10萬個可選的樣本,配型成功的機會依然可觀。
可惜的是,當國外捐獻臍帶血成為主流的時候,我們還是停留在“為自己留下希望”的虛虛實實的宣傳之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