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春節期間,飯局、聚會自然是少不了的,這其中就免不了大魚大肉了。而在春節后更要注意適當的清清腸了。那么節后清腸吃什么好呢?
節后清腸吃什么好呢?
1、酸奶
說到清腸的食物,想必不少人都能想到酸奶。酸奶含有大量活性乳酸菌,能夠有效地調節體內菌群平衡,促進胃腸蠕動,從而緩解便秘。而且酸奶具有較強的飽腹感,輕微饑餓時喝一杯可以有效緩解迫切的食欲,從而減少下一餐的進餐量。
2、燕麥
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多,對于排便很多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易產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余之毒素。
3、蘆薈
很多人都知道蘆薈可以用來美白,但很少人知道其實蘆薈還可以吃。蘆薈有促進排便及新陳代謝功能,能排除體內毒素,促進血液循環 ,調節內分泌,中和黑色素,提高膠原蛋白的合成機能。蘆薈中的蘆薈大黃素甙(aloin)、蘆薈大黃素(emodin)等有效成分起著增進食欲、大腸緩泄作用。服用適量蘆薈,能強化胃功能,增強體質。
4、地瓜
地瓜所含的纖維質松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棒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5、魔芋
魔芋富含淀粉、膳食纖維,還有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鉀、磷、硒等礦物質元素,能抑制腸道對膽固醇和膽汁酸的吸收,有助于排毒減肥。含有葡甘露聚糖,可以在腸壁形成保護膜,縮短食物的停留時間,清除腸壁廢物,讓腸道更好地活動。
節后清腸 這些方法不可為
全素飲食
有些人節后飲食采用完全性的素食,謝絕所有動物性食品,這是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一方面,造成“新一輪”的營養失衡-即造成動物性食品中所含的諸多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大量缺失;另一方面,按照人體正常的消化、吸收、代謝的生理進程,對春節期間產生并早已完成的“前一輪”營養失衡狀態(即“大魚大肉大油”的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飲食)不會產生什么影響。
大量補充膳食纖維
有些人節后大量進食富含粗纖維的菜果和粗糧,或飲用含纖維的“清腸液、清腸茶”之類,結果,一方面,延緩胃排空,造成腹脹、早飽、噯氣、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癥狀,甚至還可能影響下一餐的進食,使春節以來一直“過度勞累”的腸道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大量進食膳食纖維,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部分常量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特別是鈣、鐵、鋅等元素。
洗腸
節后往往出現“洗腸熱”,孰不知,洗腸有諸多潛在風險:首先,人體本身有復雜且較完備的排便和排毒機制,人為洗腸的排毒功能極其有限,特別是這種節后“應急式”的洗腸,對清除腸道內毒素沒有什么作用;第二,經常洗腸容易導致腸道內原本正常的菌群出現紊亂,損害腸道功能,引起腹脹、腹瀉等;第三,反復洗腸可使肛門括約肌松弛,使便秘患者對便意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對洗腸產生依賴;第四,有腸道器質性病變,特別是腸粘連、腸扭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切不可輕易洗腸,否則易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惡化。此外,洗腸還存在導致感染的風險,如插入肛門的導管、灌入腸道的液體和外流的大便,都可能造成腸道、肛門、尿道和女性陰道等部位的感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