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性別和季節[1],近年來患病率不斷上升。
濕疹類疾病是一類以濕疹性皮損為表現的炎癥性疾病,可以分為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和其他皮炎。其中,特應性皮炎(AD)也叫特應性濕疹,是最為常見的濕疹類型,以劇烈瘙癢和濕疹樣損害為主要特征,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特應性濕疹怎么治?除了傳統的治療方法,我國首個獲批特應性皮炎適應證的藥物司普奇拜單抗實現了國產創新治療的突破,為特應性皮炎患者帶來了實現更高治療目標的新方案。
濕疹類疾病的癥狀有哪些?特應性皮炎劇烈瘙癢需關注
一般來說,濕疹可發生于身體的多個部位,例如面部、頭頸部、耳部、背部、軀干、手部等等。濕疹在皮膚表現上常為紅斑或丘疹,可引起患者瘙癢和疼痛,癥狀嚴重者的濕疹部位還可能會有滲出。
除了這些具有共性的癥狀,不同類型的濕疹還有各自的特點。
例如最為常見的特應性皮炎,患者不僅皮膚干燥,而且其瘙癢程度往往很劇烈,讓人忍不住搔抓。一旦搔抓,表皮角質形成細胞就容易受到損害,導致炎癥細胞因子釋放,直接和間接激活2型免疫應答,后者又反過來刺激角質形成細 胞和免疫系統細胞的瘙癢細胞因子釋放,并與感覺神經重新結合,觸發繼續抓撓的沖動,形成惡性循環,使癥狀愈發加重。
劇烈的瘙癢和反復的搔抓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學習、工作或睡眠,還會增加皮膚撕裂和進一步感染的風險,并且加重特應性皮炎的進展,給患者造成巨大的身心負擔。
特應性皮炎具有難治性和復發性,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患者需要做到長期控制、減少和預防疾病復發。
特應性濕疹怎么治,司普奇拜單抗提供特應性皮炎治療創新治療方案
針對特應性皮炎,目前尚無治愈方法,現有的治療方案包括皮膚護理、局部外用或口服藥物、系統性治療等。對于中重度特應性皮炎患者來說,接受系統性治療很有必要,其中生物制劑是首選藥物,可以很好地控制患者的皮損和瘙癢。但特應性皮炎現有新型系統藥物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治療目標止步EASI-75(表示濕疹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較基線改善至少75%),且應答率不足70%,患者仍有許多治療需求未被滿足。
2024年9月,國產IL-4Rα生物制劑司普奇拜單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用于治療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為特應性皮炎患者帶來達到EASI-90治療目標的新方案。
研究發現,在特應性皮炎的發病和發展過程中,細胞因子IL-4和IL-13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IL-4和IL-13的持續過表達導致了炎癥通路信號的放大,進而誘發慢性皮膚炎癥[2] [3] [4];另一方面,IL-4和IL-13通過與感覺神經元上存在的IL-4Rα結合,誘導慢性瘙癢[5],加重疾病癥狀。
司普奇拜單抗的創新之處和良好療效正體現于此:司普奇拜單抗的結合位點更接近于IL-4/13與IL-4Rα的結合位點,能夠強效阻斷信號傳導,有效遏制疾病進展。
司普奇拜單抗III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首劑單藥治療1天,即可快速緩解瘙癢癥狀,有效阻斷因瘙癢而忍不住搔抓所造成的惡性循環;單藥治療2周,各部位EASI顯著改善,16周改善比例高達73.7%。除了快速起效的特點,司普奇拜單抗對頭頸部的改善也很明顯,有效解決了患者頭頸部受累較多的“門面”難題,帶來全身各部位的一致獲益。
此外,司普奇拜單抗的長期療效及良好的安全性也是治療亮點。司普奇拜單抗單藥持續改善皮損,治療52周時EASI-75應答率高達92.5%,EASI-90應答率高達77.1%;治療52周復發率僅0.9%,停藥8周復發率僅0.9%,不僅助力患者實現更高的治療目標,同時也是患者長期管理疾病的安心之選。
特應性皮炎,或者特應性濕疹怎么治?包括外用糖皮質激素、系統性治療等,但針對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傳統治療方案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尚未滿足臨床治療的需求。特應性皮炎治療創新治療方案司普奇拜單抗幫助患者更好控制癥狀,實現更高治療目標,為特應性皮炎患者帶來了治療的新方案和新選擇。
參考文獻
[1] 刁慶春,劉毅.濕疹(濕瘡)中醫診療專家共識[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21,20(05):517-521.
[2]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2017). DUPIXENT Product Monograph
[3] Sanofi. Draft DUPIXENT product information for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Australia). (not published)
[4]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SOLO 2 CTR (not published)
[5] Oetjen LK, et al. Cell. 2017. 2. Yosipovitch G,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8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