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同一天手術的視力都1.5了,為什么我只有1.0?是不是我的手術失敗了?”
“近視手術后視力達到多少才是理想狀態?
術后視力有標準嗎?”
近視手術后的視力有一定的“標準”,但這個“標準”并非人人相同。
一、“標準”從何而來?
“標準”,來自全面的術前檢查。
北京茗視光眼科專家周躍華介紹近視手術后的最好視力一般不超過自己術前的最佳矯正視力,上下有小的浮動屬于正常。
最佳矯正視力:通俗的說就是指,戴上最適合自己度數的眼鏡后能夠達到的最好視力。
每個人的最佳矯正視力存在個體差異,并非人人都能達到1.5,這與屈光度數的高低、遺傳、視網膜功能、角膜狀況等諸多因素有關。
如果視網膜功能不好,例如弱視,無論戴眼鏡還是做手術,都無法達到正常的視力水平。
所以,最佳矯正視力不是人人相同,而是因人而異。同理,手術后的視力也不是人人1.5,而是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二、術后能否達到“標準”
近視手術,是在所有手術中可預測性最高的,所以,絕大多數人都能達到術前預期的“標準”,上下有小的浮動屬于正常,個別人還會超出“標準”,達到更高的視力水平。
例如術前檢查最佳矯正視力為1.0,而術后恢復到0.8或1.2以及1.5都屬于正常范圍。
我們雖然通過檢查知道了自己的“最佳矯正視力”,但影響手術結果的因素眾多,不排除手術后的結果與預期存在一定差距的可能,這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
01 術方式、設備的匹配度
個別眼睛條件對于手術方式和手術設備有特殊的指定。為了達到更好的手術效果,選對設備很重要。
例如角膜偏薄或高度近視,更適合節省角膜厚度的薄瓣半飛秒,這種情況下對于手術設備就有很高的依賴性,并不是所有的手術設備都能節省角膜厚度。
另外,例如散光較大或二次增效手術,更適合個性化半飛秒,而個性化半飛秒也因手術設備品牌不同,個性化模式也各具特點,須要醫生足夠了解不同設備性能,依據眼睛條件選擇更適合的手術方式和手術設備,擬定精準個性化的手術服方案。
02 手術配合的質量
眾所周知,想要手術過程順利,除了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手術方案擬定以及醫生嫻熟的操作,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同樣重要,如果手術過程中配合不佳,就有可能影響到激光的切削精準性,當然也會影響到手術效果。
03 組織對激光的敏感性
不同體質對激光吸收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同樣的激光能量,吸收不佳會導致欠矯,反之則會造成過矯,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術后視力不佳。
04 術后護理的規范性
手術順利結束并不意味著最終的結果,規范的術后護理同樣重要。
規范用藥
在術后恢復階段,術后用藥的規范性非常重要,只有做到遵醫囑規范用藥,才能確保恢復可控范圍內,才能獲得理想的術后效果。
規范用眼
雖然手術后大多數人能夠很快恢復理想視力,但也要適當注意用眼強度,如果眼睛始終處于疲勞狀態,不注意休息,有可能會影響手術恢復效果。
規律復查
手術后定期的復查至關重要,醫生需要根據復查參數調整術后用藥,指導恢復期注意事項。
當然,無論是哪種因素的影響,臨床出現術后視力不佳的比例非常小,大家不必過于擔心。
況且,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把關,依據全面而精準的檢查數據,精準選擇手術方式,精準選擇手術設備,精準個性化的手術方案,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小干擾因素,使手術后達到理想的視力。
三、術后視力1.0正常嗎?
1.0代表國際標準的正常視力水平,完全可以滿足日常工作、生活、運動、駕車等用眼需求。
對于手術效果好壞的評估并不能完全以視力達到了幾點幾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還要考慮年齡、舒適度和用眼需求。
好的視覺質量既包括看遠清晰,還包括用眼舒適。
尤其對于40歲以上接受手術者,由于眼睛調節功能隨著年齡逐漸退化,老花眼困擾也如期而至,如果單純的追求術后看遠清晰,則近距離用眼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1.5未見得比1.0更實用和舒適。
所以,針對40歲以上的手術人群,醫生會個性化的制定手術方案,不能只考慮看遠的視力達到多少,還需要考慮看近的清晰度及舒適度的需求,遠近兼顧才是理想視力。
北京茗視光眼科專家周躍華介紹術后視力能達到多少,主要取決于自身眼睛條件,還需要依眼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個性化選擇手術設備,精準擬定個性化手術方案,術中良好的配合以及術后規范的護理。
近視手術不要一味的追求達到了多高的視力標準,更無須和別人比較,根據自身眼睛條件和用眼需求理性看待。
適用于自己的“標準”才是理想的手術效果。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