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辦、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 和蓋茨基金會共同支持的“全面行動,全力投入,加速終結結核病流行”研討會暨“第八屆結核病防控報道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來自公衛系統、國際組織、科研機構的專家,圍繞全球結核病的防治問題展開討論,并就中國推動早期篩查、預防性治療、耐藥結核病防控、法制化管理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當前,我國的結核病防控正按照《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24-2030年)》繪就的藍圖,圍繞著強基層、固基礎、;镜牟渴,以結核病關愛行動、無結核社區和社會動員行動為抓手,點、線、面逐步擴展,努力朝著終結結核病流行目標邁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控中心主任趙雁林在介紹中國的結核病防治情況時表示。
趙雁林說,我國結核病防控要重點解決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結核病患者發現率低;二是部分患者經濟負擔相對較高;三是如何促進新技術的落地應用,提高其效益成本比;四是包括非醫學人在內的公眾結核病防治醫學常識需增強;五是科技創新中的一些基礎問題需要突破。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醫療衛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艷林指出,針對結核病防控的專門立法工作至關重要,可以為結核病服務體系建設和防控措施提供法律依據,為早期篩查、免費診斷以及新工具研發等提供法律支撐。“目前,我國結核病防治的主要依據還是《結核病防治管理辦法》,其存在法律位階低、立法時間早、立法內容滯后等問題。”曹艷林建議制定《結核病防治條例》,提升立法的效力層級,從國務院層面對參與結核病防控的衛生健康、財政、醫保等所有相關方明確職責要求和確立協調機制。
就全球結核防控存在的主要問題,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技術官陳仲丹介紹,全球實現終結結核病目標的進展嚴重滯后。與2015年相比,2023年結核病死亡人數減少23%,發病率下降8.3%,僅僅實現了2025年里程碑目標的1/3和1/6;災難性支出降為0的目標也只完成了一半。
陳仲丹表示,雖然挑戰嚴峻,但終結結核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自2015年以來,全球在高、中、低不同疫情水平的國家里,有近80個國家實現了降幅超過20%的好成績,其中有13個國家的降幅甚至超過了50%。他們共同的成功經驗就是:持續的政府承諾、充足的經費投入、完善的醫保政策和社會保障,以及加大對主動篩查和預防性治療的資助。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協調員喬建榮呼吁各國立刻將終結結核的承諾轉化為果斷行動,大幅增加和持續進行戰略投資,并采取緊急行動、加快實施和推廣世衛組織指南,確保全民獲得有效的結核病防治服務。其中包括:擴大世衛組織推薦的工具和干預措施,包括主動篩查、早期診斷、預防性治療和高質量的結核病治療,尤其是針對耐藥性結核實施這些措施。更大規模的實現終結結核的目標還需要采取全社會的方法,加強醫療衛生系統,有效地進行預防和治療。
本次活動還同步舉行了《第八屆結核病防控報道獎》頒獎典禮。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