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是肝癌的常見病因,也是我國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近日,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所長、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侯金林通過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科普時表示,減少病毒性肝炎危害,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建議高危人群定期檢查,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中國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現狀研究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乙肝病毒感染者約7500萬,約1700萬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抗病毒治療。侯金林認為,就診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公眾對乙肝認知不足,部分患者也因經濟和心理問題拒絕就醫。
減少病毒性肝炎危害,早篩早診早治是關鍵。對于如何提高乙肝患者篩查率,侯金林建議,成人一生至少要做一次乙肝表面抗原(HBsAg)檢測和肝臟彈性掃描。侯金林還以“廣東經驗”舉例說:“2024年初,肝炎防治工作被納入廣東省‘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動計劃,廣東省財政投入2.8億元支持項目實施,重點支持57個縣(市)開展人群篩查工作。同時,廣東省根據《廣東省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動方案》,致力為20歲至70歲的居民,建立‘防、篩、診、治、管’一體化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此外,廣東省內病毒性肝炎防治能力突出的多家醫院,還對口幫扶57個縣(市),開展技術培訓與指導工作,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在篩查、診療、隨訪、疫苗接種、健康宣教等方面的服務能力。”
當前,乙肝治療關鍵是什么,能否被治愈?侯金林回答,乙肝治療關鍵在于抗病毒治療,常用藥物有核苷(酸)類似物,患者需長期服用以抑制病毒復制。此外,普通干擾素和聚乙二醇干擾素為主的治療也是一種選擇,適用于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部分乙肝患者經過規范治療可以實現臨床治愈,但目前要完全治愈乙肝病毒仍存在較大難度。醫學界也在積極探索新的診療辦法,例如南方醫院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小干擾RNA藥物聯合免疫調節劑治療策略,正是希望提升臨床治愈率的嘗試。”侯金林說。
為保證乙肝治療效果,侯金林建議患者嚴格遵循醫囑用藥,不能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此外,乙肝患者還應每3至6個月進行檢查,及時了解治療效果,以便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在健康生活方式上,要均衡飲食、作息規律、適度運動,還應避免酗酒和濫用藥物。
“消除乙肝是國家乃至全球的急迫和長遠需求,具有深遠意義。只有通過提高乙肝的知曉率、篩查率、診斷率和治療率,最終會實現降低乙肝新發感染率和肝癌等相關死亡率的目標。”侯金林倡導全社會共同參與乙肝防治工作,共創一個沒有肝炎的未來。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