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又稱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肺部結構,支氣管、細支氣管和肺泡)的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那么,肺癌具體又分為幾種,患者如何才能實現“帶瘤精彩生活”?
3月19日晚20:00—21:00,福建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何志勇教授將走進罕見靶點肺癌科普項目安肺之聲直播間,以“醫患攜手,共同優化 ALK陽性NSCLC的全程治療”為主題,為廣大患者帶來科學抗癌知識分享。
據悉,何志勇教授是福建省腫瘤醫院醫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倫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CSCD腫瘤免疫治療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主編和出版的《現代肺癌內科診治的原理和實踐》一書不僅為同行提供了研究趨勢和發展方向,也為肺癌精準治療后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有力支撐。
3月19日晚,何志勇教授將從慢病化時代,ALK陽性NSCLC的全程治療面臨諸多挑戰;ALK-TKI選擇多,優化ALK-TKIs用藥管理是應對挑戰的關鍵;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實現“帶瘤精彩生活”的更高治療目標三個方面展開闡述。
在罹患肺癌人群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作為肺癌中最常見的病例類型,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而ALK突變因罕見但對靶向治療敏感,因此被稱為肺癌的“鉆石突變”。
隨著ALK靶向藥物的飛速發展,ALK-TKIs即為治療ALK陽性NSCLC的靶向藥物,患者生存期不斷延長,ALK陽性晚期NSCLC現已步入“慢病化”管理時代。
而在ALK陽性NSCLC患者治療過程中,全程、科學、規范的診療理念落地是提升患者遠期生存的重要前提。對于廣大患者來說,全程管理是一種新的理念和治療策略,其貫穿了從疾病診斷到康復的全過程,從簡單的患者管理提升到疾病的全程管理,然后變成一種健康管理。
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十年間,靶向藥物不斷更新迭代,ALK-TKIs呈現出“三代同堂”局面。如何優化ALK-TKIs的全程治療?由于ALK-TKIs藥物特性存在差異,因此各代ALK-TKIs也有著不同的特點。一代ALK-TKIs因血腦屏障穿透率低,而對腦轉移患者療效有限;二代ALK TKIs在基線腦轉移患者中具有更高的顱內ORR(iORR),在基線腦轉移患者中顱內持續緩解時間(iDOR)延長,且入腦能力強,對腦轉移人群療效顯著,因此二代 ALK-TKIs可為更多腦轉移ALK陽性NSCLC患者帶來治療獲益;三代ALK-TKI同樣也顯示出良好的入腦效果。
在這個談癌色變的時代,患者與家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有些家屬的焦慮更甚于患者。在何志勇教授看來,想要實現更高治療目標,不僅僅需要患者本人的積極配合,更需要患者背后的整個家庭的支持,患者與家屬都需要調整好心態,與醫生攜手合力抗擊ALK陽性NSCLC,以實現患者的“帶瘤精彩生活”。
在抗擊癌癥的戰場上,醫學界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患者也需要重拾信心,堅強面對。3月19日晚20:00—21:00,何志勇教授與您相約安肺之聲直播間,以一場科學的抗癌知識分享,帶領廣大患者一起科學抗癌。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