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發展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持續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等發揮著重要作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緊扣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在全面提升醫療質量和服務上出實招,讓醫院‘看得好病’、群眾‘看得起病’,打好精準‘組合拳’,全面提升群眾就醫體驗。”近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蔡超在做客人民好醫生客戶端《院長談》欄目時,分享了自己的觀點與醫院的創新實踐。
“患者滿意度是檢驗公立醫院改革發展成效的重要指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關鍵要在全流程上下功夫。”蔡超介紹,醫院推出“一號管三天”的規定,患者因同一疾病、同一病程,一次門診掛號就診后,原則上三日內在醫院的同一科室攜檢查、檢驗結果復診時,不再重復收取掛號費。若首診醫生當日不出診,其團隊成員也能為患者提供服務,避免患者重復掛號。醫院還在門診設置咖啡吧、書吧等,改善就醫環境,緩解患者可能出現的緊張情緒。此外,醫院成立預住院部,集中為患者在短時間內完成住院前的各項檢查,并安排工作人員隨訪,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住院安排。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是深化細化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引領公立醫院改革向縱深推進的抓手。蔡超認為,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應明確重點和導向,平衡好公益性與運營管理的關系。“良好的運營管理是持續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基礎。目前,國家衛健委推行的績效考核體系以公益性為導向,全面涵蓋醫院工作的各個方面。醫院在實施績效考核過程中,應努力構建質量管控、技術提升和醫學人文服務體系,避免過度依賴經濟杠桿”。
當前,以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與醫療行業的融合日漸深入。在蔡超看來,新興技術不僅為醫療服務提質增效提供了全新動能,也為解決資源優化、患者體驗提升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醫療行業的從業者,我們有責任抓住這一機遇,推動技術與臨床實踐的緊密結合,助力公立醫院在服務能力、管理水平和科研創新上實現躍升”。
公立醫院作為醫療衛生行業主力軍,其改革發展事關衛生健康事業、人民健康福祉。“面向未來,醫院將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優化資源配置,帶動區域醫療技術和服務能力均衡發展;加強人才引育,夯實學科基礎,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強青年骨干培養、優化人才梯隊建設,為學科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為根本目的,結合自身優勢培育發展特色專科和優勢專科,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醫療服務需要。”蔡超說。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