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球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48億,約占全球人口一半,其中東亞地區尤為嚴重,中國高中生近視率近80%。隨著患病人數增加,高度近視相關的致盲性眼病也明顯上升,如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和青光眼等,已成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近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及北京市視覺科學與轉化醫學研究中心(BERI)聯合國內多家單位,開展了迄今為止樣本量最大、時間跨度最長、覆蓋最廣的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流行病學研究,通過跟蹤長達25年的患病變化,用科學數據預測未來發展趨勢。
圖 1四個年齡段的城鄉近視患病率趨勢及預測
研究亮點速覽
全國規模最大,數據權威
整合1998年至2022年間119項高質量研究數據,覆蓋509萬余名7-18歲兒童青少年,構建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趨勢最全面數據庫。
城鄉差距顯著縮小
城市兒童青少年近視率自2006年起趨于穩定,農村地區則晚至2013年趨穩,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22年后城鄉近視率比值降至1.3以下。
高度近視持續攀升
盡管總體近視趨于平臺期,但高中階段(16-18歲)高度近視比例仍在上升,預計從2001年的7.3%增長至2050年的22.1%,未來高度近視相關致盲性疾病風險加劇。
揭示社會經濟影響
近視患病率與地區人類發展指數(HDI)密切相關,提示經濟發展、教育壓力、生活方式等社會因素在青少年視力健康中發揮重要作用。
圖 2高度近視患病率的趨勢及預測(紅色)及城市(10-12年級)近視患病率(藍色)
高度近視是視力健康的“隱形殺手”,其帶來的不僅是視物模糊、頻繁更換眼鏡,更嚴重的是視網膜及視神經不可逆性病變風險:如視網膜脫離風險顯著增加;黃斑變性、視網膜裂孔、出血發生率飆升;高度近視性青光眼、后鞏膜葡萄腫風險升高;視功能中重度永久性喪失甚至失明的概率大大提高等,尤其青少年時期發展為高度近視,將影響終生視力質量、學習能力、職業選擇及生活質量。
研究顯示,16-18歲青少年高度近視患病率預計將從2001年的7.3%上升至2050年的22.1%,幾乎每5名高中生中就有1人高度近視。雖然整體近視水平已趨于平臺期(城市2006年起、農村2013年起趨穩,全國預計2030年前后趨于穩定),但高度近視增長趨勢仍未見頂,預計將持續上升至2040年前后達到峰值。2050年前風險持續上升,城市地區16-18歲青少年高度近視率將從2022年的18.2%升至2050年的22.1%;農村地區雖起點較低,但增長迅速,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如不采取有效干預,我國將在未來二三十年內進入以高度近視為主的致盲性眼病高發期。
本研究首次以權威大數據全面揭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與高度近視全景趨勢,并為國家制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政策、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戶外活動推廣等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向社會提示需盡早干預高度近視進展,減緩視網膜病變等不可逆致盲風險。
圖3.正常眼底(A)與高度近視相關眼底并發癥表現。
(A)正常眼底結構
(B)高度近視合并黃斑病變
(C, D)高度近視所致脈絡膜萎縮、后鞏膜葡萄腫及黃斑劈裂
該研究以Myopia and high myopia trends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ver 25 years: a nationwide study with projections to 2050(《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與高度近視流行趨勢及2050年預測:基于全國數據的研究》)為題,正式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柳葉刀-區域健康(西太平洋)》)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王亞星,清華大學副教務長、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知名專家黃天蔭共同擔任通訊作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主治醫師潘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博士鮮昊城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李豐擔任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得到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張純、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王子堯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Seang-Mei Saw、Marcus Ang,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Neil M. Bressler,德國海德堡大學教授Jost B. Jonas等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的支持與貢獻,充分體現出多學科、多中心、國際協作的科研優勢。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眼科中心溫馨提醒
近視不是簡單的"戴眼鏡"
高度近視可能讓眼睛永遠受傷!
從現在開始保護視力
共筑光明未來
建議家長帶孩子
每年定期進行視力、眼軸長度檢查
每天保持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
閱讀保持合理距離,避免久視
控制電子屏幕使用時長,避免長時間連續用眼
出現近視后科學矯正,必要時可考慮戴鏡或藥物等醫學干預
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協作,共同關注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