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12日】今日,我國高端醫療裝備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突破——全球首臺相控陣CT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落成,這臺由我國企業納米維景完全自主研發的醫學影像設備,憑借顛覆性技術刷新CT成像精度新紀錄,正式進入臨床試用階段,標志著我國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上海市科學委員會副主任謝文瀾,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狄建忠,上海市科學委員會二級巡視員曹宏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瞿介明,上海臨港集團副總裁陳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沈柏用,納米維景首席執行官李運祥,納米維景首席科學家曹紅光等出席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放射介入醫師分會會長滕皋軍發來視頻致辭。
戰略布局引領自主創新突破
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深入實施,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加快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積極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超高端CT市場長期由跨國企業主導。相控陣CT的100%自主創新,打破了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長期受制于人的產業困局,直接響應了國家“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號召,標志著我國在高端醫學影像設備領域實現了全鏈條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
“相控陣CT的誕生無疑是CT技術發展史上一次極具革命性的飛躍,成功打破國外長期技術封鎖。”滕皋軍院士表示,“這項突破性的技術,是我國企業納米維景完全憑借自身力量,從基礎理論研究、核心部件攻堅到整機系統集成,實現探測器、高壓發生器、球管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與完全國產化。不僅彰顯了我國在高精尖醫療裝備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更為構建安全可靠的高端醫療裝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顛覆性技術開啟CT成像新紀元
在技術原理創新方面,這項突破性成果采用了全新的成像方式。納米維景首席科學家曹紅光介紹說,設備突破傳統CT技術框架,創造性地采用整環探測器陣列與分布式X射線源陣列的電子控制系統,通過精密時序脈沖曝光替代機械旋轉結構,成功突破制約CT掃描速度的物理限制,相較傳統螺旋CT實現空間分辨率提升64倍,時間分辨率提升3倍,實現單次掃描信息量提升144倍的突破。
“這相當于從普通望遠鏡升級到哈勃太空望遠鏡。”曹紅光生動地比喻,“該設備憑借微米級超高精度成像能力將早期病灶檢出率提升至全新高度,為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的超早期診斷帶來革命性突破,不僅能顯著提升臨床診斷準確率,更能實現疾病全病程的精準監測與管理,為精準醫療實踐奠定了關鍵技術基礎。”
自主創新惠及民生福祉
瑞金醫院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和頂尖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為納米維景提供了堅實的科研支持。放射科主任嚴福華在分享相控陣CT的臨床應用時充滿期待,"相控陣CT微米級分辨率可實現肺癌早期微征象捕捉,助力腫瘤超早期診斷及全病程管理。我們期待通過臨床驗證,加速這項創新技術轉化為普惠患者的臨床解決方案。"
在談到相控陣CT在骨科的應用時,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任楊惠林分享說,“這將極大提升骨科微創手術的精準度,同時在骨微結構成像、骨質量評估等方面開創骨質疏松全病程管理的臨床應用新場景。”
高端醫療器械自主創新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支撐。納米維景首席科學曹紅光強調,“從零開始實現技術突破,打破國外壟斷格局,這是深植于納米維景血脈的創新基因。”相控陣CT的成功研發,標志著中國高端醫療裝備企業首次在CT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全面自主可控,完成了從技術追隨者到領跑者的歷史性跨越。我們期待,相控陣CT能夠盡快完成嚴謹的臨床試驗,充分展現其高速、高精度、毫秒級成像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推動中國醫學影像診斷技術走向世界前列。
關于納米維景
納米維景(NANOVISION)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高速、高精度”成像的領先者。作為全球CT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公司自主研發和生產的相控陣CT復眼24是全球首款微米級介觀成像CT,已累計獲得220余項國內外專利。依托近300名專業人才團隊,納米維景將深厚的技術積淀與前瞻性視野相融合,旨在攻克診斷與成像領域的復雜挑戰,并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推動醫療健康行業發展,改善人類健康。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