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軍事|汽車|游戲|科技|旅游|經濟|娛樂|投資|文化|書畫
原標題:腳筋斷了怎么辦 內服外敷有效治療腳筋斷裂
在日常的運動或者是勞動中,由于不甚可能會有腳筋扭到的現象,嚴重的還可能會將腳筋扭斷。針對于這一現象,我們該采取什么措施來治療呢?接下來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一些治療腳筋斷的方法,大家請看下文的詳細介紹。
腳筋斷了怎么辦
一、外敷法
(一)腳筋斷后的初期:患者一定要用冰塊在患處冷敷之。這樣可以有效的減輕疾病的痛苦。
或用氯乙烷直接噴射8——12秒鐘。使其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抑制神經感覺,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防腫作用。(編者按:冰敷或氯乙烷噴射均應在傷后現場處理,效果才明顯,若現場無法獲得上述冷凍劑,還是馬上用加壓包扎,使其避免出血或滲出,較為妥當。待24小時-48小時之后再行熱療或其他方法治療。)
(二)中、后期: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置于傷處,也可用熱水袋放在傷處。無熱后即更換,每次敷30分鐘,每天1——2次。也可用“熱敷靈”、“寒痛樂”等,此類一般熱度可達50——60度,可維持30小時左右。以促進毛細血管擴張,開放,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和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攣,促進創傷恢復。
(三)當腳筋斷裂以后,可用粘膏或木板將患處固定。這樣可以有效的增強穩固性,防止筋腱活動,增加疾病的痛苦,同時利于損傷的愈合。
二、手法治療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記載,按摩法和推拿法是治療傷筋的主要手法。治療傷筋手法一般以按、摩、推、拿四法為主,并輔以揉、捏、擦、滾等手法,同時根據不同的情況還可選用拔伸牽引、屈曲按壓、顫抖搖晃、旋轉斜搬等手法(具體手法,因篇輻所限,另撰人介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舒筋活絡、松解粘連、軟化瘢痕等。
三、藥物療法
(一)外用藥物
初期及中期,宜祛瘀消腫,理氣止痛。常用祛瘀止痛藥膏等敷之。如紅熱較明顯,宜消瘀清熱,解毒退腫。常敷四黃散、清營退腫膏等。癥狀較輕者,可搽紅花油(成藥有售)、萬花油(成藥)等以舒筋活血。
后期,以活血止痛為主。常用寶珍膏(成藥)、萬應膏(成藥)等。如肌筋硬拘攣可用八仙逍遙湯、海桐皮湯熏洗患處?善鸬綔亟浿雇、滑利關節的作用。
(二)內服藥物
在腳筋斷裂初期腫痛劇烈時,宜散瘀止痛?煞颇习姿(成藥)、三七散等止痛消腫的藥物。
中期,宜舒筋活血?煞娼顪娼罨钛獪取
后期,常兼夾風寒外邪、局部疼痛乏力,活動功能障礙,宜養血和絡,祛風宣痹。常服小活絡丹、補腎壯筋湯等。
腳筋斷裂護理措施
1、休克需要先行治療
如有休克首先治療休克。
2、應當及時的止血
如有出血,應立即止血。
輕微或中度出血,可采用加壓包扎或填塞法止血;四肢大血管出血,先上止血帶并準備盡快手術止血,術前應每30min放松止血帶1次。
失血較多時,應及時輸液輸血。出血不止時,應緊急手術止血。
疼痛較重者,可給哌替啶或嗎啡,也可給其他鎮靜劑、鎮痛藥。有骨折時,應適當固定傷肢。
3、注意并發癥的發生
有筋膜間隙綜合征和擠壓綜合征者,應及時處理。
4、嚴重閉合性挫傷的治療
(1)早期在肢體周圍放置冰袋或作冷敷,待出血停止(一般在24~48h后),改用熱敷,促進局部淤血吸收。必要時,予抗生素防治感染。
( 2)若水腫嚴重,影響肢體血液循環,或小腿、前臂嚴重擠壓傷有肌肉功能障礙及動脈搏動減弱者,應早期切開減張,將皮膚、深筋膜和肌膜縱行多處切開,然后用生理鹽水紗布條疏松填上流。
若癥狀嚴重,保留患肢將危及生命,應考慮截肢。
5、預防破傷風常規處理
(1)基礎免疫:兒童用百日咳菌苗、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作皮下或肌內注射,第一年2針,各0.5ml,間隔4~6周;次年再注射1針。
15歲以上及成人用霍亂、傷寒、副傷寒甲乙菌苗、破傷風類毒素混合制劑皮下注射3針,分別為0.5、1.0、1.0ml,間隔2~4周;1年后再注射1ml。未用上述混合制劑免疫者,亦可用吸附精制破傷風類毒素皮下注射2次,各0.5ml,間隔4~8周;1年后再注射0.5ml。
(2)加強免疫:曾經基礎免疫者,可隔5~10年注射0.5ml。
(3)傷后免疫:經全程基礎免疫或加強免疫者,在未次注射1年半內受傷時,不需注射類毒素或抗毒素;超過1年半者,可注射破傷風類毒素0.5ml。
開放性創傷或傷前未經全程免疫者,除注射破傷風類毒素外,可酌情在創口周圍組織內或另一部位肌內注射精制破傷風抗毒素1500~3000U。
足療手法
1、摸-摸腳自診病
防患于未然經常用手指觸摸您雙腳的各個部位,如觸摸到皮下組織有結節、硬塊或水泡樣感覺,且感到疼痛時,說明該處所對應的內臟器官已發生病變或功能不正常,應及時診治,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2、按摩病灶區
祛病又健體在觸摸到有結節、硬塊且有疼痛的部位上采用各種手法適時地進行按摩刺激,使其結節逐步減輕或消除,經絡就會逐步地暢通無阻,陰陽就會相對趨于平衡,疾病隱患也就會自然消除。
3、經常搓涌泉
百病不沾染經常搓揉腳心的"涌泉穴"便可強身健體。
涌泉穴是人體"足少陰腎經"中的一個重要穴位,也是反射醫學中腎臟在腳部的"反射區"。祖國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經常按搓涌泉穴,就能補精強腎,健體消疾。而且腎臟功能強壯后,對其它臟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故應常搓腳底涌泉穴。
4、溫、寒從足下生
醫學認為"諸病從寒起,寒從足下生"。所以,經常保持雙足的適當溫度是預防疾病從腳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環。一般健康人腳部的正常溫度應該是:腳尖約為22℃左右,腳掌的溫度約為28℃左右。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時均屬異常,即為病態。若腳尖發涼,一般多為頭部疾病,如頭痛、頭脹、失眠、腦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涼,多為腎虛癥狀;若全足冰涼,多屬下肢循環欠佳,氣血雙虛的征兆。故應經常注意勿使足寒。足部保溫的方法常采用的是:揉搓法、溫水泡洗法、運動雙足法,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溫度。
5、洗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我們要養成每天睡覺前,用40℃?50℃的溫水泡洗雙腳的習慣,溫水洗腳既能清洗保潔雙足,又能保持足溫,防止寒從腳底入侵,還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保證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的正常運轉。洗腳能健腦安神,補腎健體。防治失眠,還能消除疲勞,恢復健康。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洗腳健身的說法,如"睡前洗腳,強似用藥"、"熱水洗腳,如吃補藥"、還對一年四季洗腳的療效概括為:"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除濕去署;秋天洗腳,肺腑潤育;科天洗腳,藏精溫腎"。為了您的健康長壽,勸君每晚不妨用溫水泡洗您的雙腳。
6、以步代車走,活到九十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要靠雙腳,"以步代車走,活到九十九"。雙足現代醫學稱之為"第二心臟"。這是因為人們在走路時,由于腳部肌肉的收縮、松弛能迫使靜脈血管的擴張與收縮運動,使帶有代謝尾產物的血液經靜脈血管上升到肺部排出并充氧后再回流到心臟。由于行走時腳部肌肉的收縮與松弛,能使靜脈血管的流速增強,從而減輕了心臟回收血液的負擔,確保血液循環的暢通無阻,以便將營養物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使其得以濡養,從而可達到健康強體、延年益壽的目的。
總結:有關腳筋斷裂的治療方法今天我們就先介紹到這里,相信大家現在對于腳筋斷裂后的調理和治療的方法一定有不少的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運動和勞動的力度,以便有效的預防腳筋因過度勞累而斷裂的發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