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體重管理”成了熱議話題,運動健康備受關注。為助力居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多地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通過增設口袋公園,建設游樂、健身設施及場地,開展“國球進社區”活動等方式,打造“健康樞紐”,方便居民就近運動休閑。
打造就近游玩空間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多地結合口袋公園建設,打造了適合居民就近游玩的公園。
“我們社區由于建設時間較早,基礎設施有較多不完善的地方。許多居民反映缺少戶外活動場所。”北京市朝陽區農光里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為此,當地將23號樓門前的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園,讓居民有了日常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改造后的口袋公園劃分為多個功能區,休息區擺放了一排排休閑座椅,供居民們乘涼、休憩;孩童娛樂區設置了“跳房子”等不同的游戲區域,供小朋友們玩耍。社區還在空地周圍設置了圍欄,在圍欄上加設了隔音擋板,解決噪音擾民問題。
“公園就在小區里面,下樓就能遛遛彎、健健身,方便多了。”家住山東省威海市高新區悅海小區的居民于女士開心地說,“我們小區的老年人比較多,好多人腿腳不方便,不敢去遠的地方游玩。自從老舊小區改造建起游園后,大家經常來到這里聊天、鍛煉身體,真是太好了。”
在口袋公園的設計上,高新區建設局綜合分析小區老年人、中年人和兒童人數比例及活動喜好之后,在公園內新增兒童滑梯、彩色塑膠跑道、休閑長廊、環形步道等設施,滿足不同年齡居民的運動休閑需求。
今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幸福苑社區的居民迎來了“桑榆”口袋體育公園。公園全方位考慮居民們的休閑、健身、娛樂等需求,配備了完善的健身設施、兒童游樂設施。
增加健身器材
隨著居民健身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對傳統戶外健身器材進行更新換代,同時積極建設智能化健身房,通過專業分區、智能管理等方式,構建“就近健身圈”。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張云小區對老舊健身器材全面煥新升級后,隨處可見居民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老年人在太極揉推器、太空漫步機上鍛煉柔韌性與關節靈活性;年輕人選擇單雙杠、上肢牽引器來增強肌肉力量與耐力;孩子們也有專屬的歡樂天地——兒童健身設施區域,滑梯、秋千和攀爬架為他們帶來無盡的樂趣。
據了解,小區還將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趣味運動會等居民喜聞樂見的健身活動,廣泛宣傳健康生活方式,營造全民健身氛圍。
跳舞、健身、跑步、打乒乓球……下班后,山西省陽泉市陽光社區居民紛紛在陽光百姓健身房的跑步機上鍛煉,不時交流著各自的體驗感受。
社區原是單位型社區,目前有陽光小區、博士苑小區、頤亭小區和大陽坡小區4個小區。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廣場舞及基礎的室外健身設備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社區利用閑置車庫資源打造“10分鐘健身圈”——陽光百姓健身房、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乒乓球活動室等功能室,為居民提供服務。
陽光社區百姓健身房室內環境寬敞明亮,裝修風格簡約時尚,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健身氛圍。健身房內分為有氧區、無氧區、瑜伽室3個功能區,配備有劃船機、啞鈴、動感單車、跑步機等10余種健身器材,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身體驗。
此外,社區還邀請體育指導員為居民免費開設八段錦健身課程;乒乓球活動室則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居民負責,共有4張乒乓球桌,全天候向小區居民開放。
“現在小區里有健身房了,平時鍛煉方便多啦。”近期,湖南省長沙縣明城公寓小區“智慧健身房”投入使用,獲得居民紛紛稱贊。
健身房面積達150平方米,設置了有氧區、固定力量區、自由力量區等功能區,各分區內專業器械一應俱全。同時,健身房室內配備中央空調、新風設備、中央監控報警器等設備,可實現空氣質量、溫度、濕度等自動調節,鍛煉的居民只需要手機下載APP完成人臉錄入、社區公益卡購買步驟后,就可以進入場地鍛煉了。“這個健身房包月只需要25元,還不限次數,每天花不到一塊錢就能在家門口健身,方便又實惠。”小區居民李先生說。
推進“國球進社區”
乒乓球作為“國球”,具有群眾基礎好、場地要求低、適合各年齡段等特點。多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結合“國球進社區”活動,改造升級乒乓球場地設施、組織友誼比賽,營造良好體育氛圍。
江西省樂平市氣門廠宿舍小區業主多為原氣門廠退休職工,改造中,當地組織開展“國球進社區”活動,通過改建小區內原球場和周邊空地,配建乒乓球臺,完善社區健身服務功能,居民們還會自發組織乒乓球友誼賽,讓健康氛圍更加濃厚。
北京市房山區富燕新村三區、四區小區更換了老舊乒乓球臺,為居民帶來全新的運動體驗。“以前的乒乓球臺案經過風吹日曬都破損了,現在的案板好使又漂亮,和室內場館的手感差不多。”居民張大爺說。據悉,本次更換的新乒乓球臺面為國家全民健身標準的室外乒乓球案子,彈性好、摩擦力適中,既保證了球的正常旋轉,又不會手感不適,吸引不少居民前來體驗。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