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晚期腫瘤患者出現午后或是夜間發熱。此時,患者家屬多半六神無主、驚慌失措,擔心是否腫瘤在迅速發展,或是合并嚴重感染,恐怕危及生命。往往要求醫生立即采取措施,使升高體溫立即恢復正常。
首先,要弄清癌性發熱的原因,癌癥患者之所以會發燒,主要是因為:
(1)腫瘤本身發展導致發熱:當癌癥處于進展期,由于癌細胞生長過快,血液供應不足不能滿足其需要,會有大量處于中心的癌細胞壞死液化,壞死液化的細胞能釋放出致熱物質,從而使患者的體溫升高。同時,在癌細胞的刺激下,機體發生白細胞向腫瘤組織浸潤等免疫反應,白細胞釋放出的致熱原也能引起癌性發熱,特別是在病情發展擴散時更易發生。
(2)合并感染發熱:大部分腫瘤患者會因腫瘤本身或接受的治療使免疫力降低,尤其是化療后白細胞偏低的患者,常因合并病房內交叉感染引起發燒。由于患者身體虛弱,有些存在于正常人體內不致病的微生物,如大腸埃希菌、口腔中的細菌等在癌癥患者體內也會引起感染。尤以肺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肝癌、結腸癌、胃癌和腎癌多見。晚期肺癌由于合并支氣管阻塞,痰液排出不暢,因而肺癌合并感染概率更高。癌癥患者的感染菌種常見的是細菌及厭氧菌,在全身狀況很差的患者還常合并有真菌感染。
(3)其他原因:使用某些抗癌藥物,有發熱的不良反應;癌癥患者長期營養不良、過度消耗,致使體溫調節中樞失去平衡等等,都會引起癌性發熱。
不同于普通發熱,癌性發熱有如下四大主要特點:
(1)血常規檢查無異常:癌性發熱,即使是高熱,有時血常規檢測也無異常表現,而大多數疾病的發熱均伴有白細胞升高和血沉加快。
(2)低熱持續時間長:癌性發熱可達數周以上。多見于午后或夜間發熱,發熱體溫一般在~℃之間,伴有感染時可出現連續高熱,感染消除后仍會持續低熱。
(3)抗生素使用無效:癌性發熱,使用抗生素后熱度不退,但應用化療藥物治療后,可使發熱(尤其是高熱)減退。
(4)發熱可為首發癥狀:癌性發熱有時為癌癥首發癥狀,其后才出現腫瘤增大,壓迫所引起的一些其他癥狀。
臨床中癌性發熱的處理措施:
(1)抗感染退熱:如果是惡性腫瘤合并感染發熱,發熱往往是感染較早出現的癥狀。要根據藥敏試驗及時應用有效的抗生素藥物針對性治療。
(2)發熱的對癥處理:①物理降溫:可用50%乙醇擦身或用冰塊、冰袋置于前額,腋窩處。②藥物退熱:可使用藥物退熱,根據醫囑服用有效治療藥物。
(3)發熱后的注意事項:發熱后出汗濕衣,注意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吹風感冒,加重病情。發熱后如口干舌燥,應多喝水,補充水分。長期發熱導致乏力,脾虛氣滯,可用生山藥、生米仁,大棗,粳米煮粥食用,有健脾益氣和胃之效。
因此,遇到腫瘤患者發生癌性發熱,王振國教授強調不要驚慌失措,有條件入院規范治療,配合醫囑輔助食療等方式緩解發熱癥狀。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