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數百萬考生正為人生關鍵戰役全力沖刺。近視問題卻成為橫亙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阻礙:課堂板書模糊影響學習效率、體檢視力門檻限制專業報考、框架眼鏡束縛體育測試發揮……越來越多考生期望通過暑期摘鏡實現"視力突圍"。鄭州中視眼科總院長鄭廣瑛教授指出,近視手術作為成熟的視力矯正手段,需要建立在科學認知與規范診療基礎上,才能讓這場"視力革命"真正助力人生新征程。
一、近視手術到底安不安全?
“從1983年國內首例RK手術至今,屈光手術在我國開展30余年,”鄭廣瑛教授指出:“國家《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臨床診療專家共識》明確規定了嚴格的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標準,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預測性以及遠期療效的穩定性,均已得到臨床證實。”
二、術式選擇: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手術方式
在決定進行近視手術時,選擇與自身條件高度適配的術式是安全摘鏡的核心環節。鄭州中視眼科總院長鄭廣瑛強調,科學的術式選擇需綜合角膜形態、近視度數、職業需求三維度考量,避免“千人一術”的盲目性。
全飛秒(SMILE):無需制瓣,切口僅2 - 4mm,角膜生物力學穩定性強,適合中低度近視、運動愛好者或對抗沖擊性有需求的職業(如運動員、軍警);
半飛秒(FS - LASIK):需制角膜瓣,可聯合波前像差引導實現個性化切削,適合夜間用眼多(如程序員、司機)或度數較高的患者。
眼內晶體植入術(ICL):無需切削角膜,通過植入人工晶體矯正視力,可逆性是最大優勢。適合高度近視/散光、角膜較薄(激光手術不達標)或對術后干眼敏感的人群。
三、術前檢查:手術安心性與效果的前提
當然,近視手術并非人人能做,而術前檢查就像給眼睛做全面“體檢”。其中,角膜厚度是關鍵門檻,若不達標則無法進行激光類手術;若存在視網膜裂孔等病變,需優先治療眼底疾病。為此,中視眼科醫院設計了一套標準化流程,涵蓋角膜厚度、曲率、眼底健康等多項指標,全面評估手術可行性。
針對隱形眼鏡佩戴人群,鄭州中視眼科醫院總院長鄭廣瑛特別強調“停戴期”:軟性隱形眼鏡要停戴2周左右,硬性隱形眼鏡得停戴4周,角膜塑形鏡(O - K鏡)停戴6到8周。因為隱形眼鏡會改變角膜的形態,不停戴檢查結果不準,手術風險也會增加。
四、術后護理:鞏固療效的必要保障
術后護理同樣不容忽視。手術完成后,角膜創面修復需要約1 - 3個月,科學護理至關重要。鄭州中視眼科醫院總院長鄭廣瑛提出“三要素”護理原則:
眼部衛生管理:術后1周內避免臟水、洗面奶、洗發水等刺激性液體進入眼睛,洗臉時用干凈濕毛巾輕擦面部,避免異物進入眼睛,可用無菌棉簽清潔眼周;
用藥與復查規范:嚴格遵醫囑用藥,一般情況,術后有1-3個月用藥期,根據手術方式不同,用藥和用藥次數略有不同,請根據醫生交代用藥。術后第1天、第3天、第7天、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年要復查,特殊情況需及時復診
用眼習慣調整:術后1個月內減少近距離用眼(如閱讀、手機、電腦),遵循“20-20-20”法則(每20分鐘看6米外20秒)。避免夜間或長時間駕駛,適應新視覺狀態。
五、選對醫院:為成功摘鏡保駕護航
在摘鏡需求激增的暑期,鄭廣瑛教授建議考生家庭重點關注醫療機構的四重資質:
設備先進性:先進的醫療設備,能夠精確地進行術前檢查和手術操作。
檢查完備性:檢查流程嚴格規范,遵循醫療標準,確保對眼部狀況的全面評估。
醫師資質:經驗豐富的眼科醫生,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的手術方案。
術后管理:完善的術后管理體系,能夠及時跟蹤患者的恢復情況,給予專業的護理指導。
"近視手術本質是精密的光學重建工程。"鄭廣瑛教授總結道,"近視手術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技術、經驗和責任心的三重保障。考生選擇專業醫療機構,既是對手術安全的負責,更是對人生重要轉折點的鄭重承諾。"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