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賈先生日前因為“咳嗽、咳痰”就診于當地醫院,CT發現右主支氣管內占位。醫生做氣管鏡檢查發見右主支氣管內球形新生物阻塞管腔,活檢病理診斷為“神經內分泌腫瘤-不典型類癌,增強后強化很明顯(CT值從23增到123)。后經當地醫院和腫瘤專科醫院研判,賈先生選用保守治療方案持續觀察。
1周前,賈先生不慎著涼后開始發熱,最高38.6℃,伴有畏寒、寒戰。于是來到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就診。復查胸CT,由于右主支氣管的腫物阻塞了管腔,導致整個右下肺大面積的肺炎。遂收入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住院治療。
入院后,主管醫生告訴他,這個腫物必須要處理,可以采用氣管鏡下切除的方法,既微創又簡單。賈先生和家屬將信將疑:氣管鏡切除能去根嗎?會不會一碰我這個腫瘤,給我造成轉移了?經過多方咨詢,賈先生和家屬接受了氣管鏡介入治療的方案。
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呼吸介入手術團隊很快為賈先生安排了手術。全麻下通過電圈套器,幾下就把腫物套切了下來,并且在腫物基底處進行了氬等離子的燒灼處理,避免腫瘤再次復發。手術比預想的還要順利,術中幾乎沒有出血,手術時間二十分鐘左右,賈先生在全麻下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腫瘤的切除。
腫物切除后,支氣管恢復了通暢,右下肺的阻塞性肺炎也很快好轉了。賈先生和家屬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慶幸自己來對了醫院,解決了大問題。
支氣管類癌是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及粘膜下腺體中的神經內分泌細胞,多呈局限性、浸潤性緩慢生長,盡管組織結構像癌,有惡變傾向,但較少發生轉移,故稱類癌。
大部分支氣管類癌分化好,預后佳,所以治療上可以當做慢性病。對局限性可切除的支氣管肺類癌病灶,可以選擇外科手術切除,但創傷較大,風險較高。支氣管鏡下介入治療,安全微創,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案,也是一些高齡或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患者的唯一選擇。
由于類癌容易形成豐富的微血管網,所以增強CT下強化一般比較明顯,但由于它起源于相對表淺,一般不會有大的血管供應,通過術前仔細判斷增強CT的影像,氣管鏡介入醫生會對術中出血風險進行研判,進而做好預案,保證手術安全。
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師提醒您:發現氣管內腫瘤別害怕,氣管鏡下搞定它!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