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來臨之際,為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扎實推進國家和北京市關于實驗室生物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要求,進一步提升全區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增強從業人員風險防控與應急處置能力,近日,通州區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了2025年度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會。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猛、科技教育科科長馬瑩,原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李勁松,以及全區重點實驗室單位主管領導、各實驗室設立單位生物安全管理負責人等齊聚一堂,共筑生物安全防線。
專題授課強能力,以案為鑒筑防線
培訓會上,李勁松研究員帶來了專業、深入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相關培訓,他結合國內某高校實驗室布魯氏菌感染、國外實驗室埃博拉病毒泄漏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實驗操作中的生物風險識別盲區,詳細介紹了實驗操作中和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中的生物風險識別。此外李老師還分享了其在國家級生物安全飛行檢查中積累的實踐經驗,圍繞二級實驗室組織管理、實驗活動管理、設施設備管理、菌毒種及感染性材料管理、消毒滅菌與廢氣管管理、人員管理和應急與安保管理等二級實驗室運行中常見的問題與現場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為生物安全管理提供實操性指南。
高位部署明方向,壓實責任促落實
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猛強調,生物安全已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關鍵領域,是守護人民生命健康、保障社會穩定、推動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將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生物安全治理邁入法治化新階段。
針對下一步工作,李猛主任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各單位要將實驗室生物安全作為政治任務,嚴格落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將生物安全管理嵌入單位發展規劃,確保責任與措施落地見效;二是聚焦專項排查,深化風險整治。全面開展病原微生物菌(毒)種和樣本保存情況摸排,以“零死角、零盲區”為目標,摸清底數、消除隱患;三是深化學習成果,提升專業效能。參加培訓人員要以學促干,將培訓知識轉化為實際工作能力,推動單位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升級。
此次培訓會的召開,進一步強化了全區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責任意識,提升了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為切實維護通州區生物安全、護航區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通州區衛生健康委將持續推進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