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何振圓滿完成為期一年的援藏任務,順利抵達北京。北京友誼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李昕,消化中心領導及黨辦相關同志前往機場迎接。
2024年8月,何振作為第十批北京市“組團式”援藏醫療隊成員,踏上前往拉薩的征程,開啟為期一年的醫療援藏工作。在北京友誼醫院“以院包科”的持續幫扶下,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實現跨越式、快通道發展,成功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成為西藏地區消化內科專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專科,2024年還被授予“拉薩市消化疾病中心”。
消化內科診療水平不斷提高
援藏一年間,在拉薩市人民醫院各級領導支持下,消化內科各項臨床診療工作順利推進。消化病房出院人次達1300人,平均住院日縮短至10天左右;消化門診就診人次超2萬,新開設肝病和胃食管反流專病門診;消化內鏡的檢查和治療總數達6000余臺,無痛胃腸鏡比例達60%,均創歷史新高。
何振獨立操作并指導當地醫生完成內鏡三四級手術600余例,其中ERCP 250余例、消化道早癌ESD手術70例、超聲內鏡檢查和超聲內鏡下介入治療100余例、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下治療80例。
科室在疑難危重癥的綜合救治能力不斷提高。在何振與當地醫師的努力下,進一步完善了消化科的急診內鏡綠色通道制度,為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化膿性膽管炎和消化道異物患者開展24小時急診消化內鏡治療。同時指導科室在兒童消化內鏡診治方面不斷進行新的突破和嘗試,為出生僅8天的消化道出血新生兒行全麻下緊急胃腸鏡檢查并完成內鏡下止血治療,成功搶救新生兒生命。先天性食管閉塞和食管狹窄嚴重影響嬰幼兒進食和生長發育,內鏡下食管狹窄球囊擴張術是重要治療手段。在何振指導下,科室為十余名不滿一歲的食管狹窄患者開展該治療,患兒均獲滿意效果。多項高難度消化內鏡手術的開展,使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在兒童消化內鏡診治方面走在全區前列,實現大病兜底功能定位。
技術援藏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進入科室后,何振積極開展多項內鏡治療新技術,推廣內鏡微創治療新理念,多項新技術填補區內和市級技術空白。其中,子鏡直視下逆行性闌尾炎治療術、胰管結石ERCP子鏡直視下激光碎石術等技術填補區內空白。
2024年8月1日,何振初到拉薩,尚未完全適應高原缺氧環境,消化內科團隊就收治一名慢性闌尾炎伴闌尾糞石患者。經充分術前討論,何振為該患者開展全區首例子鏡直視下逆行性闌尾炎治療術。此項技術開展,標志著消化內科團隊對急慢性闌尾炎的診治達到微創、精準、可視化程度,在治愈疾病同時保留器官完整性及生理功能,為高原地區急慢性闌尾炎患者帶來新診療模式。
2025年6月,消化內科住院部接收一位特殊患者,其長期受餐后嘔吐與吞咽困難癥狀困擾。何振查房后立即安排胃鏡、上消化道造影、高分辨率食管測壓等檢查以明確診斷。高分辨率食管測壓確診為賁門失弛緩癥III型(痙攣型)。消化內科團隊充分討論后,決定采用經口內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POEM)治療。在何振技術指導下,當地醫師巴桑卓瑪副主任操刀為患者進行內鏡下手術,過程順利,術后48小時患者恢復進食,癥狀明顯改善。此次手術成功完成全區首例由本地醫生獨立操作的POEM術,填補市內、院內賁門失弛緩診療領域空白,也標志著又一個內鏡治療新技術在拉薩落地。
消化道早癌診治水平不斷提升
西藏地區是消化道早癌高發區,但全區消化道早癌內鏡診療水平與內地仍有差距。基于這一現狀,何振結合近年來消化內鏡技術發展趨勢,推廣消化道早癌內鏡診療最新理念,通過多種手段提高當地醫生消化內鏡檢查質量。如對消化道早癌高危患者門診行放大內鏡精查,提高早癌檢出率;對45歲以上患者門診胃鏡常規行食管碘染色篩查食管早癌和癌前病變。高質量消化內鏡開展明顯提高消化道早癌檢出率,目前科室早期胃癌檢出率超過40%,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年輕醫師早癌篩查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近一年檢出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和早期結腸癌近百例。
隨著消化道早癌內鏡檢出增加,科室消化道早癌內鏡切除手術數量明顯增多。援藏一年開展各項消化道早癌ESD手術70余例,超過科室前期ESD手術例數總和。因食管早癌ESD手術風險較高,本地醫生一直無法獨立開展,經何振悉心指導和技術講解,一年來當地醫生已順利開展食管早癌ESD 7例,實現全消化道早癌內鏡切除技術落地。目前科室有3人可熟練開展ESD手術,且ESD手術數量增多同時,操作難度也逐漸提高。目前科室1/3的胃早癌內鏡手術是治療胃多源性早癌,最多一次手術為患者切除四處早期胃癌病灶,最大切除早期胃癌病灶直徑達10cm。援藏期間治療的消化道早癌患者均獲治愈性切除,避免外科手術治療,極大改善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
培養人才,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醫療技術援藏長遠之計在于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讓他們持續享受醫療援藏成果。
日常工作中,何振堅持每日帶教查房,指導規范化診療,深入講解臨床診療思路和相關理論,確保每位醫生明確臨床診斷和制訂治療方案。每月組織科內住院醫師進行一次教學講座,提高當地醫師專業知識儲備,培養自覺學習新知識習慣。充分發揮師帶徒作用,既放手讓徒弟實踐,又密切關注操作過程,及時糾正不良習慣。科室骨干醫師消化內鏡診療水平穩步提高,目前多名醫生可獨立開展放大內鏡早癌精查、超聲內鏡檢查以及ERCP、ESD等內鏡三四級手術,科室80%以上的內鏡微創治療由當地醫生獨立完成,真正實現技術落地,為拉薩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長遠穩固發展奠定堅實技術基礎。
醫療衛生援藏是國家對口援藏工作重要一環,意義重大且深遠,是光榮而充滿挑戰的任務。過去一年,何振憑借堅定信念和實際行動,踐行醫者崇高使命,為雪域高原醫療事業貢獻友誼醫院的中堅力量。他在援藏工作中對患者熱情耐心,體貼關懷,為患者排解疑難雜癥,多次獲患者贈送錦旗和表彰信。在北京援藏指揮部召開的2024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他獲得北京援藏2024年度先進個人稱號。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