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近日在北京舉行,在“推進健康老齡化,守護男性‘生命腺’”專場座談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邢念增說,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科學防治對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極為關鍵,因此社會各界應高度重視提升前列腺癌早期診斷率和規范化精準診療的水平。
邢念增(左)做客2025全國兩會“健康中國人”系列圓桌座談。
“近年來,前列腺癌發病率逐漸上升,其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具有明顯的年齡相關性。此外,前列腺癌患病率與遺傳密切相關,建議家族中有前列腺癌患者的人群應重視早期篩查。”邢念增說,“目前,早期前列腺癌通過手術、放療等手段基本可實現根治,五年生存率一般較高。然而,我國前列腺癌初診病例以臨床中晚期居多,治療效果不佳,導致我國前列腺癌患者的總體預后較差。因此,要提高我國前列腺癌整體治療水平、提升患者獲益,一是要提升早期診斷率,二是需要推動晚期前列腺癌創新藥物和治療手段的研發與臨床應用。”
近年來,我國在前列腺癌精準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等新技術的應用,使手術更加精準、創傷更小,手術時間大幅縮短,患者術后恢復速度更快。在藥物治療方面,精準醫學的發展為前列腺癌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基因檢測等精準診斷手段,可以幫助醫生進一步明確病因,有的放矢地選擇治療方案。以抑制劑聯合新型內分泌藥物為代表的一線治療新策略更多地應用于臨床,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此外,放射性藥物(核藥)的發展也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關于提升規范化診療水平的重要性,邢念增說:“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院之間的診療水平存在差異。為縮小差距,相關部門已將泌尿系統腫瘤納入質控瘤種,通過專家共識、培訓推廣等方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與診療手段的同質化,最終惠及更多基層患者。”
“在健康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全社會應提高對前列腺癌的重視。”邢念增呼吁,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此外,相關部門和科研機構應重視并加強腫瘤防控領域的基礎研究、新靶點開發,聯合治療、基因治療等前沿技術推廣和臨床應用,推動泌尿系統腫瘤診療水平的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