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是危害公眾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為助力提升公眾健康素養,促進癌癥防控工作有序推進,由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發起的“2024人民好醫生腫瘤防治科普行動”持續開展。1月7日,行業專家齊聚北京,對這一行動進行總結。數十位醫務工作者輪番登臺,以視頻、相聲、情景劇等形式,普及腫瘤防治知識,傳遞健康“好聲音”。
“2024人民好醫生腫瘤防治科普行動”總結現場。
“近年來,我們高興地看到,國家層面大力支持、鼓勵醫療衛生人員進行科普創作,并規劃了進一步壯大健康教育人才隊伍的藍圖。這極大地提升了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人員在健康教育領域的專業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然,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開展健康科普工作‘非一日之功’,未來需要多措并舉,持續加大科普力度,努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關注的腫瘤防治體系,為增進百姓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國奠定良好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通過視頻發表寄語。
“當前,我國慢病防控的形勢依然嚴峻,僅依靠臨床治療遠遠不夠,必須關口前移,預防為主!敝袊部刂行穆≈行闹魅螀庆o認為,科普是傳播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的重要手段,但不僅僅是向老百姓輸出科學知識,更是要通過雙向互動共同提高。隨著自媒體和AI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獲取信息越來越便捷的同時,要想快速甄別知識、去偽存真也越來越難。還要有組織的引導更多懂專業、會傳播的醫學人才參與到主流媒體健康科普中來,鼓勵更多優質科普內容能夠被生產出來,并發出更強音。
腫瘤患者除了要承受罹患癌癥以后帶來的軀體痛苦,往往還要承受比身體痛苦更加沉重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因此,針對腫瘤患者的干預,應該是身心同治。“人文是醫學的另一只翅膀,有醫術更需要有人文!北本┐髮W醫學人文學院講師、北京大學醫學部敘事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遠達說,醫學科普任重道遠,大部分腫瘤患者及其家屬是醫學外行人,因此,科普作品要盡量敘事化、通俗易懂,為此,敘事醫學作為能夠讓醫學人文落地的工具應運而生。推動敘事醫學在臨床工作中的全方位運用,對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嘉賓在“科普大家談”環節分享觀點。
加強醫學知識普及是提升公眾健康素養的關鍵舉措,也是醫務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在“科普大家談”環節,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顧晉、河南省腫瘤醫院陳小兵、山東省腫瘤醫院王哲海、浙江省腫瘤醫院朱驥、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李明圍繞“醫生如何做好科普”展開對話。
打造權威、科學、專業、優質的健康科普知識,促進公民健康素養提升,需要更多行業專家加入其中,F場,“2024人民好醫生腫瘤防治科普行動”醫生入駐人民好醫生客戶端儀式舉行。“2025人民好醫生腫瘤防治科普行動”同步啟動。
據了解,“2024人民好醫生腫瘤防治科普行動”由人民好醫生客戶端發起、齊魯制藥公益支持,于2024年4月啟動,截至同年12月底,共有438家醫院參與,615位作者在人民好醫生客戶端注冊參與,科普作品關注和點贊數累計1280萬。總結現場共有20個科普作品進行展示。
(附現場科普節目單)
(責任編輯: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