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名醫領銜,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百場大型巡回義診,不斷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張洪哲 攝
安徽積極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提升計劃”,結合村醫工作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到2026年基本實現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專及以上學歷大學生村醫。(資料圖片)
醫療衛生健康,一頭連著人民健康福祉,一頭連著健康中國行動戰略部署。既是民生問題,更是發展問題。
高質量建設和運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15個,深化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提升計劃”,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高健康安徽建設水平”,一份“衛生健康工作清單”躍然眼前。
2024年以來,安徽錨定健康安徽建設,不斷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重點專科能力提升、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步履鏗鏘,沐光而行,讓一份份“健康清單”變成百姓的“幸福賬單”。
梯度平移
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陸續“開花結果”
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提高健康安徽建設水平的重點,也是難點,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為破題的關鍵。202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高質量建設和運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15個”。
目前,安徽累計獲批的九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均已開診運營。為充分發揮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梯度平移和均衡布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專科聯盟建設成為重要抓手。
2024年12月7日,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腫瘤專科聯盟在蚌埠正式成立。該專科聯盟由國家腫瘤區域醫療中心(浙大二院安徽醫院)牽頭,覆蓋了安徽省內外156家醫療單位,聯盟內將推動檢查結果互認,為腫瘤患者打通轉診的綠色通道。據了解,截至目前,已先后批復同意成立神經、腫瘤、消化、精神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專科聯盟。
此外,為建設全省醫療衛生服務高峰高原,推動全省高水平醫院高質量發展,安徽出臺多項實施意見以推動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和安醫大一附院(以下簡稱2家醫院)各打造5~6個國家級高峰學科,到2027年,力爭5個以上臨床專科能力評估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安徽還將聚焦加快提升疑難重癥診療水平,打破傳統學科劃分和專業設置壁壘,到2025年2家醫院各建設5個以上專病中心,為患者提供重大疾病一站式服務。同時,高質高效建設運營國家創傷、心血管病區域醫療中心,2027年基本實現診療能力與輸出醫院同質化,爭創委省共建國家醫學中心。
不同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主要針對加快省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優先在全省醫療資源薄弱、人口基數大、病患外流多的市縣部署建設。截至目前,安徽已先后在14個市布局建設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22個,其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4個、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18個。
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 復旦兒科安徽醫院)作為全省首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率先在省內探索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的建設。
“感謝你們及時診斷,救了我女兒一命。”不久前,在宿州市立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門診,三歲患兒小禾(化名)的母親握著醫生的手激動地說。原來,得益于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的建設部署,2022年5月,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復旦兒科安徽醫院)就與宿州市立醫院合作推進建設安徽首個省級兒童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并于2024年7月在宿州市立醫院增設了兒童血液腫瘤專科門診。
隨著長三角“醫療朋友圈”不斷壯大,安徽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建設更是有來自滬蘇浙等地的優質醫療資源不斷賦能。去年9月,由上海市兒童醫院與亳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亳州市兒童醫院成功獲評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
“目前,上海市兒童醫院學科帶頭人、首批臨床首席專家等在亳設立5個‘名醫工作室’,形成長期坐診、查房及學術講座等機制。”亳州市兒童醫院黨支部書記趙鋒介紹,除上海常駐臨床專家以科包科形式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下沉外,該院還累計選派31名醫護人員赴上海市兒童醫院進修,并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切實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
城鄉統籌
發揮縣級醫院“龍頭”“紐帶”作用
省級區域(專科)醫療中心遍地開花,加速了優質醫療資源不斷向市縣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的步伐。而縣級醫院作為縣域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龍頭”和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紐帶”,其綜合能力提升是安徽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城鄉統籌的重要牽引。
打造多個臨床重點專科是黃山市人民醫院黟縣分院(黟縣人民醫院)不斷推動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的發力點。
“2024年以來,我們在消化內科和骨科專科建設方面,不斷引進新技術新項目,成功開展了ESD(內鏡下黏膜剝離術)、關節鏡等諸多微創高級別手術,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該院院長黃文新介紹,通過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培養專業人才,醫院在消化內科、骨科、外科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提升,“截至目前,我院已經完成骨科和消化內科兩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為當地百姓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實效如何,縣域就診率是涇縣回答問題的底氣。
2所縣級公立醫院成功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和三級中醫醫院;11所鄉鎮衛生院全部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能力標準;2所鄉鎮衛生院成功創建二級綜合醫院,并分別實現中醫藥、血液透析、胸痛急救、口腔等特色化發展……“2024年上半年,縣域就診率達91.3%,跨省就醫比例為8.84%。”涇縣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蔡佩武表示。
改善醫療服務沒有完成時。“我省深入實施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截至目前,全省縣級三級醫院達68家,覆蓋44個縣(市),全省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標準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360個、村衛生室10784個,171個鄉鎮衛生院達到二級醫院能力水平,創建社區醫院161個。”安徽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劉同柱介紹。
精準對接
巡回義診讓百姓“近”享優質醫療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是衛生健康事業的根基,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立足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解決基層群眾看病難問題,安徽多地常規化開展的巡回義診把健康醫療服務送到老百姓的村口門前。
2024年12月8日,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百千萬”工程(百場義診進縣鄉,千名專家送健康,萬名群眾得實惠)大型義診活動走進蚌埠市固鎮縣,為當地老百姓帶來了一場健康盛宴。據悉,這是該院開展“百千萬”工程以來第50次將巡回義診帶到基層。
“‘百千萬’工程是蚌埠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23年九月份提出的一項大型、長期的惠民工程。”蚌醫大一附院黨委副書記、呼吸科主任醫師李偉介紹,目前義診活動足跡遍布省內6市19個縣區的44個鄉鎮和街道社區,累計服務群眾超過1.4萬人次。
李偉表示,為了做到精準服務,“百千萬”活動工作籌備小組在每期義診前都會詳細了解當地疾病譜排名情況和群眾的具體需求。截至目前,該院已派出來自41個臨床業務科室的副高以上專家722人次。
無獨有偶。2024年11月,來自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復旦兒科安徽醫院)的一支由9人組成的巡回醫療隊奔赴臨泉縣開展工作。除傾囊相授先進醫療技術與科學管理經驗,開展單孔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單人單孔腹腔鏡下闌尾切除等多項高難度手術外,醫療隊還通過9次教學查房、約36個學時集中授課與疑難病例討論等,不斷強化當地醫院常見病、多發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基層托底
“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筑牢百姓健康網底
基層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中,鄉村醫生是最貼近基層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2002年出生的余璐言畢業于黃山職業技術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去年五月來到黟縣宏村鎮泗溪村衛生室,成為一名大學生村醫。
“我們日常除了對村里老人進行一些常見病、多發病治療和預防外,慢病隨訪也是村醫工作的一大重點。”余璐言坦言,村衛生室面對的患者基本是老年人,有一些老人家還會有行動不便或耳朵聽不清的情況,耐心細致做好上門隨訪和溝通服務已成為村醫的工作常態。“目前,我作為家庭醫生簽約了近200位村民,去得多了,有些爺爺奶奶對我也越來越信任。”
隨著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設備、“智能助醫”系統等設施不斷完善,對村醫的專業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我目前正被安排到黃山市人民醫院黟縣分院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深度培訓,培訓內容主要針對彩超等醫學影像技術操作。”余璐言說,這些培訓是持續定期開展的,對于提高村醫技能水平有很大幫助。
近年來,安徽積極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提升計劃”,高質量開展村醫高職(專科)學歷提升教育,培養具有大學學歷的醫療衛生技術人員下沉鄉村工作,將醫療人才資源送到田間地頭。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已招錄13250人,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書占比由2022年的40.7%提升至43.51%,并計劃到2026年實現全省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專及以上學歷大學生村醫。
守正創新
擦亮安徽中醫藥“產業名片”“文化名片”
在2024年安徽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加強華佗中醫藥研究院、新安醫學研究院和大別山中醫藥研究院建設,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
中醫藥發展藍圖已繪,作為安徽中醫藥發展戰略重點,新安醫學、華佗醫學等中醫藥經典精華如何發掘,如何創新,如何現代化、產業化,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成為破題的關鍵。
從持續開展華佗醫學、新安醫學等古籍文獻精華的梳理、研究和民間醫法技藝的發掘、應用,到鼓勵相關中醫藥技術、裝備創新和產品研發,整理、研究、利用名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實現數字化、影像化記錄,再到建設省級中醫藥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培養高層次傳承人才,依托安徽中醫藥大學組建省新安醫學研究院,依托亳州職業技術學院組建華佗中醫藥研究院,依托皖西學院組建大別山中醫藥研究院,安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45個縣全面建成“智慧中藥房”,實現處方流轉、調劑審核、煎煮配送,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試點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中醫優勢病種納入基層醫療機構“日間病床”付費;動態實現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方便參保患者就醫結算……安徽省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卉曉表示,安徽將持續加快推動中醫資源共享,增加中醫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中醫藥服務需求。
念民之所憂,行民之所盼,提高健康安徽建設水平,衛生健康工作行將致遠。“未來,我們還將在推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機制、全面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質升級、推深做實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示范工作等方面探索創新。同時,以3年為周期,統籌省屬公立醫院事業發展經費,支持高峰學科建設,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明確重點專科發展方向和規劃,開展國內領先、國際前沿的新技術臨床應用,牽頭或參與制定國內、國際診療規范、指南和標準。實施重大疾病、疑難復雜危重疾病診療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積極創新或引進先進醫療技術,填補省內國內空白。”劉同柱表示。
(責任編輯:華康)